第1522章回军(2 / 2)
领兵征倭的人就应该是他吴王李伏威了。
能跟他李靖争一争的是今年刚刚登岸不久的左武卫大将军李年以及左屯卫大将军赵世勋两人。
这两位都是从龙之臣,开国公,满身的功勋,在资历上比李靖要强的多。
不过李靖是国丈,又是帝师,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谁见了他不得弯弯腰?让他为人下属就很不合适,谁让人家生了个好女儿呢?
更何况李年出身三原李氏,还是他李靖的侄儿,料李年也不敢跟他这个叔父来争抢兵权。
赵世勋李靖没见过,只是其人的名声他却听闻已久,世之悍将也,以悍不畏死闻名于军中。
这人出身不高,以登城之功在军中崭露头角,后来成了皇帝的亲军统领,心腹之处与罗士信等人相类。
之前赵世勋在雁门领兵以备突厥,今年则被调来了百济。
想到这些,李靖脸上露出些笑意,心中安稳异常,赵世勋勇则勇矣,却领不得大兵。
皇帝若是有意换人为帅,首先就得把他李靖调回中原,然后再派一个像张伦,或是尉迟恭,步群之类的人过来。
而且当年随着皇帝起兵的那些人,虽然功大,论起领兵之能来,大多都差强人意,冲锋陷阵却各个都是一把好手。
这就是将帅的区别
李靖捋着胡子笑了,连海风的气息中都闻出了些芬芳的味道,领兵征战一载有余,他对自己的领兵能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于是自信爆棚。
回军之际,根本没想什么去长安夸功,或是灭倭之战给他带来了多少荣耀和功勋,更不在意凌烟阁上已经挂上了他的画像。
他现在在意的只有战争本身,享受着战争带给他的无与伦比的控制欲。
自古以来的名将们大多都是这种心态,不值得奇怪,与在战争当中享受到了种种刺激感觉相比,功业好像都能退居其次。
所以说名将几乎等同于战争狂人,没了战事,他们也就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活着还有什么滋味?
所谓马革裹尸,其实就是他们在向世人宣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精彩的人生不一而足,人们天性中也暗藏着嗜杀的因子,这也正是哪个朝代都不缺名将的原因所在。
船队浩浩荡荡,进入白江口内海。
此时北归的征倭大军已经是最后一部分了,一些人留在扶桑,归东海都护府辖制,除了控制扶桑列岛之外,还要搜剿倭人余孽。
军中将领们都怕被一纸任命,留在东海都护府任职,一个比一个溜的快。
李靖也担着心事,唯恐成为东海都护府的第一任大都护,甚至为此还传信于韦节,元朗等亲朋好友,想让他们在朝中看看风向,一旦有个不对,就要站出来为他李靖说话。
所以说从今年开春,征倭大军就已经渐渐散去。
文士弘领着一部分水军把倭人送回大唐。
王雄诞和西门氏两人率领剩下的水军船只,加上俘获的倭人战船,来往于新罗和扶桑之间,除了运送粮草之外,也把一部分征倭大军送回了半岛。
李靖启程的时候,是最后一波,大军只剩下了四万多人,不过去到海上,声势依旧不小。
海岸若隐若现,时近傍晚,大军已看见了码头。
“靠岸喽”军士们粗豪的声音随着海风在各个船只中间一声声传递。
而码头之上,迎接的人也已等候多时。
李靖的旗舰正正停在了码头边上,李靖率先下船,脚才沾了地,吴王杜伏威已经大笑着迎了上来。
到了近前,杜伏威用力的锤了几下胸膛,李靖刚要施礼,他已经紧走两步,一把把住李靖胳膊。
“都督扬威于海外,俺在这边听说,恨不能与大都督并肩杀敌,如今都督回来了,俺得好好给都督贺一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