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独治大明 第173节(2 / 3)

加入书签

很意外,但显得公事公办地道。

受皇帝的信任,他此次被委派到参治岛开港设城,现在已经正式完工。

在理论上,只要这位新总督验收完毕,那么他便可以带着自己手底下的工匠们返回京城交皇差了。

咦?

随行千户霍光明看到刘柊禹竟然是如此态度,仿若间感觉眼前这位工部员外郎十分不近人情,不由得扭头望了一眼徐世英。

徐世英听到刘柊禹的语气中透着冷漠,自然觉察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

他知道眼前这个小小的工部员外郎因考核出色而被陛下看重,但自己跟他并没有结怨,甚至都没什么交集。

徐世英并没有发怒,却是不动声色地道:“好,请引路!”

新筑的大明城在前面的高坡之上,那里确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形,一条台阶从码头延伸到城门处。

来到城门前,眼前的城墙高一丈多,皆由青砖垒成,只是城门之上还没有命名。

徐世英知道现在的工部在贾俊的引领下,建筑方面的水准已经超越往日,而今看到这座新修的城池,亦是暗暗惊叹自己大明工匠的鬼斧神工。

从城门进入,再登上城头,看着城内鳞次栉比的房屋,顿时有一种身处大明内陆一个县城中的错觉。

这里城其实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毅然是一座军事向的大明城池。

在参观囤放物资的仓库后,又前去察看三千驻军的训练和布防工事,最后返回位于中央的总督府。

四夷馆少卿李济光显得十分的殷勤,却是充当了向导的角色。

刘柊禹是一个直肠子的年轻人,显得心直口快地道:“总督大人,下官在这里再留三日!你核定一下工部所绘的图纸,若你确定已经没有什么遗漏,下官便率工匠返回京城!只是你事后才发现出现什么疏漏,还有什么建筑物没有修建的,那便与我们工部无关了!”

“刘柊禹,你这是什么话?这座城皆由你全权负责,若是出了问题,不找你找谁啊?”四夷馆少卿李济光一直看刘柊禹不顺眼,当即便严厉地责备道。

刘柊禹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亦是将声调提高道:“下官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现在你比对工部的图纸,若发现有什么遗漏,现在即刻弥补,咱们将权责敲定下来!若工匠回国再来一趟不易,现在有问题提前解决不好吗?咱们都是大明的臣子,别想着整天拖后腿,各自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就行了吗?”

“刘员外郎,注意你的身份,这么大声跟谁说话呢?”四夷馆少卿李济光的脸色顿时一寒,便大声地告诫道。

徐世英已经看出来,刘柊禹板着一张臭脸敢情不是冲着自己,而是他跟这位自恃官阶高的四夷馆少卿不对付。

只是刘柊禹的思路并没有错,自己现在认真比对验收,不说权责分明,而且真出了纰漏现在弥补的成本会低上很多。

徐世英不想介入两人的纷争,便进行表态道:“工部早前的图纸我已经看过,这里衣食住行都考虑得很充当!好,你给本督三日时间,本督再认真比对!若没有什么纰漏,本督便会用印,不会耽误你跟工匠回京!”

“如此甚好!下官便回住处了,若有什么事,差人叫我即可!”刘柊禹没有搭理李济光,对徐世英拱手离开道。

“真不明白陛下怎么会重用这个愣头青!此人仗着陛下的恩宠,在这里谁都不放在眼里,还好马上就回去了!”四夷馆少卿李济光看着刘柊禹离开,便愤愤不平地咬舌头道。

啪!

突然间,一个清脆的耳光骤然响起。

众人纷纷寻声望过来,脸上不由得感到一阵愕然,却是惊讶地望向行凶者徐世英。

“你打我?”李济光捂着生疼的脸蛋,显得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道。

徐世英面对众人惊讶的目光,当即便沉着脸道:“自今日起,凡胆敢妄议陛下者,本督定杀无赦!”

且不说他从不怀疑陛下的用人眼光,像王越、刘忠和汪直哪个不是政绩卓越之人,甚至自己都是因陛下恩宠而重用的,啥时陛下用人需要眼前这个小小的四夷馆少卿来质疑了?

“遵命!”在场的官员和将领都被徐世英震住了,当即纷纷恭敬地表态道。

李济光被打懵了,只是对方确确实实掌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便连连称是。

徐世英知道李济光其实是清流一派,虽然这帮清流嘴里一直说忠君爱国,但心里恐怕是痛恨屠杀他们清流的弘治。

在他们的观念中,恐怕陛下要重用徐溥、马文升和王恕,还有那位太监怀恩才是真正的圣明君主。

徐世英知道现在不宜小题大做,现在申明忠君的立场后,便淡淡地说道:“三位千户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是!”李济光虽然心有不愤,却是跟随大家纷纷拱手退下道。

“世子,听到是您过来,我跟陈山都不敢相信呢!”留下来的两位千户望向徐世英,显得喜不自禁地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