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独治大明 第238节(3 / 3)

加入书签

靳贵隐隐听到后面懊悔的声音,嘴角不由微微上扬。

他现在是堂堂的新科探花,这一张门生刺送到王越手里,便是第一个投帖的门生,地位便能一举超过前面的状元刘存业和榜眼钱福。

论孝,他不及刘存业;论才情,他不及钱福;只是论到为官之道,他自信可以碾压前面这两个白痴。

“呵呵……恭喜王总宪喜得良徒!”礼部尚书徐琼见状,便是道喜道。

王越深深地望了一眼跪在面前的靳贵,而后环视在场的新科进士及重臣道:“本官是大明的臣子,奉皇差主持会试审批试卷,优取劣汰矣,能通过皆因汝等多年求学所故,何来师生名分?因科试而缔结师生,此乃官场之陋习也!”

此话一出,像是重重地打了所有词臣的脸上般,甚至是带着回响。

自从大明实行科举取士后,官员和考取功名的考生产生了命运的交集,得势的官员可以顺理成章地收下一大帮门生。

县试,知县跟考生缔结师生关系。

府试,知府跟童生缔结师生关系。

院试,一省提学跟生员缔结师生关系。

乡试,乡试主考官跟新科举人缔结师生关系。

会试,这最有含金量自然是新科进士跟会试主考官缔结师生关系。

……

正是这种师生关系,座主与门生既是施恩与报恩的关系,同时又构成利益共同体。最终的结果是老师在朝堂做贤臣,学生则在地方压榨百姓向老师送冰儆、炭儆和别儆。

王越终究还是王砍头,心里始终装的是华夏的百姓,而不是什么朋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