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独治大明 第289节(2 / 3)

加入书签

着两京十三省的日常事务,自从水泥问世降低筑城成本后,各府纷纷上疏请求设立新县。

其实皇权不下乡,这跟地方宗族的势力有关,亦跟一县管辖的范围过大有关。

像之前闹事的赣南地区,自从朝廷设立了崇义县后,官府便能够更好地管理赣南地区,而不再总是鞭长莫及。

跟赣南相似的情况有不少,像天下闻名的松江府仅仅只有两个县,西南诸府更是一县管辖的地区远超江南一府。

面对广东方面请求增设三水县,这个西江、北江、绥江的汇流之地确实可以置县兴地,当即大笔一挥。

朱祐樘今天的心情原本很好,面对前来叫苦的户部尚书便安慰道:“李卿,户部只要挤一挤,这点钱总能拿得出吧!”

“陛下,这话您已经不止说一次了!现在先后要拨给工部的钱银都已经逾千万两了,臣即便能点石成金,亦是填不了这个窟窿啊!”李嗣虽然知道朱祐樘是要做大事,但奈何自己已经无法满足这位帝王了,却是只好涌出几滴眼泪道。

朱祐樘已经不是第一次因银子的事情跟这位老户部尚书扯皮,便放下手中的奏疏:“李卿,朕知道你很难,但此事关系的是咱们大明的粮食。一旦能够顺利将宝种取回,不仅是朕要名垂青史,你这位户部尚书同样是功不可没!”

“陛下,户部是真没钱了!”李嗣顿时有所心动,但还是苦诉道。

朱祐樘看了一眼李嗣,显得早有准备地道:“你不是一直筹集着开采金矿的银子吗?反正还有一段时间,你便拨给工部吧!”

“陛下,现在银子根本没有凑齐,一旦将银子拨给工部造船,咱们真没有开采金矿的银子了!”李嗣的眼睛一瞪,当即便说明情况道。

朱祐樘发现自己又面临了选择题,不由得苦涩地询问:“李卿,你说十座金山重要,还是粮食增产两倍重要?”

“臣以为金,……臣愚钝!”李嗣正想要表明自己的立场,但终究是混迹官场几十年了,便是改口道。

朱祐樘知道自己才是掌舵者,便轻轻地拱手道:“去吧!朕意已决!”

在这个事情上,他明显做得不那么民主,甚至都没有放在最高会议上讨论。

只是他知道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现在挖金矿重要,但让底下的百姓吃饱同样重要。如果能够顺利找回高产的种子,那么便能够拥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从而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于科学研发中。

不管是飞机还是火车,如果连自己肚子都吃不饱,这些其实都是扯蛋。

“遵命!”李嗣原本他是决意要反对这个冒险之举,但隐隐感受到皇帝的抱负,亦是改变态度地表态道。

只是他仍旧不解,为何皇帝不痴迷于刚刚好不容易找到的金矿,反而更迷恋于前往大洋彼岸寻找未可知的宝种。

金路亦难,矿有血案

九月的海风多了一份干燥,吹得南洋诸岛的绿被染上了黄色。

吕宋岛已经成功躲过夏天的台风季,岛内的雨水逐渐变少,算得上是最舒服的时节,很多果树挂满红彤彤的果实。

吱吱喳喳……

几只山雀正在果树上来回跳动,其中一只山雀发现一条毛毛虫正爬在一个刚刚成熟的野果表皮上,当即精准地啄起毛毛虫,眨眼间便吞咽进腹中。

这里已经是岛屿的深处,由于附近没有河流等水源,可以说是人迹罕至。只是在果树的下方,突然间传来了动静。

“咱们离金矿究竟还有多远?”

“这是采金吗?咱们怎么像是逃难呢?”

“别瞎说,金矿本来就在人迹罕至之地!”

……

王守仁等国子监学子下船后,仅在吕宋城呆了一个晚上,便跟随大部队一起进山查看他们大明所找到的大金矿。

即便是生活优渥的勋戚子弟,而今漂洋过海来到这座岛屿,自然是想要好好地瞧一瞧金矿山的模样。

在出发之前,他们还觉得这帮带他们进山的人用竹筐背负的物资太多了,更是没有将这帮人的嘱咐放在心上。

只是他们终究还是太年轻了,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金矿会离他们这么远,这一走竟然是近半个月的时间。

他们现在每天都要在野外度过,蚊虫叮咬则罢,一旦遇上暴雨天气,他们的帐篷因渗水而无处可睡。

“咱们走出这片山林,再往前行至一日,便可以到达第一个金矿区了!”吕宋卫指挥使俞元赞充当此次的引路人,对抱怨的公子哥们解释道。

由于这一路上有很多荆棘,这帮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又不懂得躲闪,几乎没有一位公子哥的衣服是完整的。

王守仁等公子哥听到很快能到达矿区,可以亲眼见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金山,当即纷纷重新打起精神继续赶路。

其实现在亦已经没有第二种选择,他们都已经走到这里了,自然没有掉头回去的道理。哪怕想要回头,亦需要找到回去的路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