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独治大明 第299节(3 / 3)

加入书签

“陛下,老臣怕是熬不住,所以老臣想向陛下献这一份治国和驭臣之策!”万安伸手从袖中取出一份本子,显得十分认真地道。

郭镛刚刚看得十分真切,万安方才都准备跟随大家一起离开。

若不是陛下出言让其留下,没准这个本子都不会上呈。当然,这是他的一种小人猜测,现在皇帝挽留无疑打掉了一切节外生枝。

朱祐樘看着上献的本子并没有欣喜,反而一本正经地望向万安:“万阁老,你希望知道朕的心愿。朕需要你辅助朕治国,所以你得好好地继续活着,而不是想着离开朕!”

“陛下,这本子先放在陛下这里!若是老臣康愈,那么请陛下原封交还给老臣,如此可好?”万安心里十分感动,当即提出一个折中方案道。

朱祐樘不是婆婆妈妈的人,当即将本子递给郭镛:“将这个本子封存起来,明年开春便还给万阁老!”

“遵旨!”郭镛知道这是这对君臣的约定,显得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将万安留下是有要事相商,显得开门见山地询问:“万阁老,不知你对六部官员带头认购国债之法怎么看呢?”

“此法看似可行性很高,但效果恐怕要远逊于预期了!”万安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首辅人选,显得一眼窥破本质道。

由朝廷重臣带头认购国债,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这里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帮重臣的认购额度究竟是多少?

就像某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回购股份,如果管理层拿出几亿资金回购,此举无疑对自己公司前景十分看好,自然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如果整个管理层仅仅拿出几万块意思一下,那就没有意思了,不仅不能刺激到股民的情绪,而且会市场当作一种看空的信号。

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六部官员却是很难出现大额认购。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官声,还是为了自己财不外露,他们都不敢做出头鸟,最大的可能是小小表示一下。

毕竟现在朝廷的俸禄很低,若是拿出成千上万两认购,那么这大笔银两究竟从何而来,很容易被人视作贪官。

偏偏地,京城的官员虽然没有直接贪污朝廷公款,但冰儆、炭儆和别儆拿到手软,却是没有真正一干二净的官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