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独治大明 第386节(2 / 3)

加入书签

正是如此,朝廷能够以前途要挟地方官员做事,但涉及成千上万的书吏和衙差操作起来十分的困难。

“这……那该如何是好?”徐琼发现事情还真是如此,顿时傻眼地道。

吏部尚书李裕和工部尚书贾俊默默地交换一个眼色,这个徐琼虽然对皇帝有足够的忠心,但其眼界和才能还是有所欠缺。

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堂堂的阁老怎么能撂挑子呢?

“本官当年在湖广丈量田亩,遇到的阻碍同样数不胜数,只是诚蒙陛下器重,以湖广总督的身份凌驾湖广诸官之上,对中底层官员和吏员更有直接罢免之权,方使宵小敢怒而不敢言!既然现在无法通过政令的方式推行于江南,那么本官以为可派遣钦差重臣下江南,总揽废除银本位和推行新币的事务。”刘忠结合自己在湖广的经验,亦提出自己的提案道。

“此法似乎可行!”

“推行新币不比丈量田亩,新币要求人家配合!”

“不管如何困难,当派遣一位重臣下江南主持大局!”

“京城离江南太远了,确实得派大臣前往总揽大局,对阻挠之人亦可当场惩治!”

……

兵部尚书刘宣等官员得知刘忠的提议,虽然新推新币确实不像丈量田亩那般简单,但亦是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

阁楼上,茶香袅袅。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递送过来的茶杯,亦是默默地品尝着手中的香茗。

其实他有意派遣重臣下江南总揽大局,只是江南的局面比很多人所想要复杂得多,存在的阻力极难推动分毫。

虽然他一直身处京城,但一直默默关注江南的动静,却是知道江南那些大家族正在慢慢抱团对抗着朝廷的新币。

“陛下,臣等合议请拟一重臣下江南总揽推行新币一事!”经过在场重臣的表态后,首辅刘吉朝着阁楼上的朱祐樘请示道。

刘瑾望了一眼朱祐樘,便用特有的嗓音道:“陛下准诸卿所请,不知谁能胜任?”

此话一出,下面顿时安静下来。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机遇,但亦是一个挑战。

如果他们能够将事情办好,那么自然可以像刘忠那般,以六部尚书的身份重返朝堂,甚至得到陛下的亲自相迎。

只是他们如果将事情办砸,那么不仅不能重返京城,而且还可能丢失官职,彻底跟自己的仕途道别。

原本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只是想到江南那帮世家大族的力量,心里不由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却是知晓这个事情的难度。

户部左侍郎吴裕犹豫了一下,却是主动请缨地道:“新币本就是户部的事务,现在恐怕只有本官最为合适了!”

兵部左侍郎吕雯等侍郎听到吴裕主动请缨,却是不由得暗松了一口气。

虽然事成是一场天大的富贵,但失败的概率太高,与其在这个职位上豪赌,还不如老老实实等一个地方总督过渡。

“吴侍郎勇气可嘉,但你的资历太浅,在江南官场亦没有声望,恐怕是震住那帮宵小!”吏部尚书李裕望了一眼刚刚步入中年的吴裕,却是轻轻地摇头道。

倒不是他要针对吴裕,而是吴裕从户部郎中升到户部侍郎,现在的资历和声望都太弱。如果到一般的总督位置自然没有问题,但在江南压根不够看。

要知道,江南盘踞着武勋、官宦、大儒和世家大族,一个前些年还是小小五品官的吴裕根本招架不住。

“此事总不能由尚书出面吧?咱们尚书每人掌管一部,每日都是忙不过来,又谁走得开的呢?”兵部尚书刘宣突然发现李裕望向自己,顿时感到荒唐地道。

兵部左侍郎吕雯等官员意识到李裕是想要让尚书级的官员前往,但事情真如刘宣所说的那般,根本是分身乏术。

咳咳……

坐在旁边的王越一直忍着喉咙发痒,但突然到了临界点,不由得发出一阵咳嗽。

虽然他一直不服老,但在京城养尊处优的这些时日,身体还是出了一些毛病。特别在今年这个冬天,自己的精力很容易耗光。

吏部尚书望向刘宣后面的王越,最终暗叹一声道:“吴侍郎的资历尚浅,而今六部尚书确实走不开,所以兵部左侍郎吕雯比较合适!”

我?

兵部左侍郎吕雯刚刚还为自己躲过一劫而窃喜,却是不想被高高在上的吏部尚书李裕举荐,顿时嘴里像吃了一百只苍蝇般指着自己的鼻子。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发现李裕的思路并没有问题,便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不要啊……

兵部左侍郎吕雯此刻是欲哭无泪,虽然表面上还在努力维持自己不怕事的人设,但心里却希望出现变数。

跟其他官路亨通的官员不同,他们南京担任光禄寺少卿多年,却是知晓江南的水有多深。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兵部左侍郎,哪怕兵部尚书下去都得被淹死。

只是他注定是要失望了,由于他平时确实过于高傲和树立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