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第391节(3 / 3)
做得好必定能够步步高升,但做得不好恐怕是注定回不了京城。
只是他们倒不紧张,毕竟他们原本就想要为百姓做实事,如果做得不好自己都没有脸重返朝堂了。
两个人从乾清宫离开,踩着积雪心情十分激动。
虽然他们在京城六部同样是在做事,但很多事情过于务虚,远不如真真切切到地方做事更加的实在。
何况此次下地方出任知府,除了治理地方外,还承担为朝廷推广政令的使命。上能忠君,下能爱民,这简直是他们最理想的职位。
“钱大人,你此次到松江十分凶险,可要当心一些!”徐鸿心知钱森刚直,便是认真地告诫地道。
钱森感受到徐鸿的善意,亦是轻轻地点头道:“你亦是如此,杭州府没出事,这可能比松江府还要严重!”
“再如何危险,怎么都比不上苏州府吧?”徐鸿知道钱森说得在理,却是故作轻松地调侃苏州府道。
正说话间,迎面走来的竟然是顺天府尹宋澄。
两人亦是规规矩矩地向这些大明第一清官见礼,只是看到宋澄跟随小黄门朝乾清宫的方向而去,却是不明白皇帝因何要召见宋澄,莫非皇宫又出了案子不成?
昏君,不要银矿要女人
正当大明着眼江南,东瀛的富士山顶正冒着热气,这里的火山似乎随时喷发。
跟处于和平时期的华夏不同,现在的东瀛正处于分裂的进程中,特别今年是东瀛战国时期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年。
大概二十多年前,东瀛上演标志性事件——应仁之乱。
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幕府三管领之一的细川胜元与山名持丰等守护大名间出现争斗,随着矛盾不断加深,以细川氏、畠山氏和斯波氏等组成东军跟西军(山名氏、大内氏、畠山氏、斯波氏等)间的战争。
这场持续十年的战事过于混乱,所以并无法确实是哪一方取得胜利,但成为东瀛战国时期的开端事件。
现在到了应仁之乱后期,第九代幕府将军足利义尚亦已经被拉下场。
近江,位于本州岛中部,是东瀛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
事因担任近江守护的六角氏家主六角高赖已经越来越敌视幕府,虽然对幕府表示顺从,但幕府下达的指令却并不完全执行。
幕府要求六角高赖归还寺社领地,只是六角高赖并没有理会,仍是我行我素般将朝廷和寺院的庄园变成私有领土壮大自身的实力。
随着六角高赖的野心越来越大,对周围的领土不断蚕食,最终迫使幕府将军足利义尚下决心亲征这位大名。
弘治二年,幕府将军足利义尚竟在军营沉迷酒色,加上并不适应军旅生活,最终患病在军营中去世,享年二十五岁。
因足利义尚的突然病逝,义尚军已经军心大乱。
幕府为了结束战争,无可奈何地赦免了六角高赖,答应归还部分领土的六角高赖跟幕府达成和平的意愿。
弘治四年八月,足利义尚的后继者足利义材欲雪前耻,以六角高赖违抗幕府命令为由,废除六角高赖近江守护的职务,发动了第二次征讨战。
这一场幕府将军跟战国大名之间的战事再度开启,只是恐怕谁都没有想到,在这场战事中蕴含着一场明应政变,第九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材面临后院起火的劫难。
上一任将军足利义尚的母亲日野富子并不喜欢现任将军足利义材,正在默默跟幕府三统管之一的细川政元谋划更换将军一事。
二月的东瀛,显得已经是暗波汹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