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3节(2 / 3)

加入书签

来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准确的说是电池膜,轻薄可弯折,赵院长从里面看出了许多“四象材料”工艺的痕迹,正是周瑞最熟悉的领域。

也难怪周瑞选了这么一个课题。

一般来说,一种新技术都是先解决能不能造的问题,再解决怎么更快,更好,更便宜制造的问题。

但周瑞的“工程学”是他的最强项,再加上气相沉积法和“四象材料”工艺的关联性,他对于大规模制备的设计和构思,有一种“一步到胃”的感觉。

这都不是送进嘴里,是给送进胃里了,消化吸收养分就完事儿了!

“你这些东西……有注册专利么?”

“哦……您是说这个,我让公司的人去跑了,不过咱们校刊一个月才一本,我就先交上去审核一下。”

周瑞也不是傻子,他知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不过他短时间内没有再开新坑的想法,只是让人去各地注册一下专利以免被剽窃。

对于一般的学者,全球范围内注册专利很昂贵,不少成果都是因此扩散开来的。

但对周瑞来说只是小钱。

大致范围和“开明智能”构建的专利网络差不多,覆盖区域非常大,只是拆分的没那么细。

未来可能会应用在无人机上,至于纯粹的能源领域,周瑞暂时没有计划。

赵院长想了想:“我的建议是……这篇论文先压一下,如果大规模工程制备确实可行,这里面的影响很大,你这个已经领先太多了,短时间内学界不可能有人赶超你,咱不急……”

周瑞:“不是不可以,但这已经到期末了,我毕业的事情?”

“要不……你再写一个?”

周瑞: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

这是他精挑细选的课题,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呢!

他在“全氮阴离子盐”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之间,选择了后者,就是因为后者没那么敏感。

“或者这样,我和学校沟通一下,你的毕业论文就不公开了,但手续上可以先给你按照通过办理。”

原则上所有毕业论文都是强制公开的,这涉及到办学公正性的问题,不过……周瑞的事情特事特办也不是第一次了。

“那还行……不过毕业论文评分,记得给我一个‘优’哦?”

赵院长:我给你一个“秀”都可以!

挂了电话,赵院长叫来通讯作者吴华民想要好好讨论一下,结果发现吴华民对里面的东西也理解不深,他就改了个格式!

甚至很多东西都没看懂!毕竟无论是太阳能电池,还是化学工程,都不是他熟悉的领域。

这个指导老师和通讯作者怎么当!

吴华民简直是无妄之灾,本以为帮老板改改格式,混个通讯作者是好事呢,结果莫名其妙在院长这加了一个“学艺不精”的标签。

赵院长左看右看,都觉得这东西非常重要,在取得了周瑞的同意后,干脆叫了几个学生,推掉了手头几个事情,带着学生自己试着搞一下复现。

反套路一下

办公室内,周瑞挂了赵院长的电话。

毕业论文的事情,虽然生出一点波澜,但也算有了一个好结果。

周瑞要求不高,能毕业就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如果国家感兴趣,周瑞也不介意按照“四象结构”的合作模式简单搞搞,但自己建厂造太阳能板这种事还是算了吧。

随着“开明智能”的疯狂吸金,周瑞渐渐对于纯粹的金钱已经有些脱敏了。

他有些庆幸于,自己在高考前刚重生的时候,将“系统”的发力领域定在了“技术”、“科研”方向。

经过长时间的深耕,他在这个部分的词条越来越多,越来越猛。

如果当时将自己的方向定在纯粹的“商业”,亦或者是“娱乐”,虽然有系统肯定也会混的风生水起,但他应该不会向现在那么从容。

毕竟金钱是可以被坑走的,娱乐圈更是无根浮云,只有脑子里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

也正是因为“科技”,是一个无论取得了多少成就,都可以持续向前的领域,才促使着他不断前进。

见过歼二零的威猛身姿,见过毕方的惊世啼鸣,见过机械智能的广大未来,眼界已经变了。

收回思绪,周瑞继续听着甘媛的汇报,刚才赵院长打电话的时候,他正在和甘媛开小会。

“比亚蒂那边的新厂已经准备完毕,下周有个小仪式,邀请您去参加一下。”

周瑞道:“速度真快,仪式我就不去了,让王涛代我去吧,他既是开明智能的首席技术官,也是军用无人机研究所的一份子,农神什么时候可以量产。”

“一月底之前开产,预计月产量在60台左右,不过春节会停工一段时间。”

周瑞算了算时间,说道:“春耕是个很重要的节点,我希望三月前交付数量能过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