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5节(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周瑞不慌不忙,立马开始着手改造。

要说周教主有什么神奇的特异功能,倒也没有。

工序还是那些工序,材料还是那些材料,但周教主更果断,手也更稳。

玉兔的精度虽然不低,但比不上鲲鹏、威龙。

因为飞机,面对的是“动态极限”,数倍音速的风压,上千度的狂暴喷流,以及无法预知的天气因素。

而月球车,面对的是“静态极限”,127°至-180°的极端温度,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真空的特殊状态。

除了火箭升空时的震颤比较剧烈,对系统安全性的要求并没有飞机高。

玉兔号“箱体”内部,有着排列规整的线路和模块化布局,拥有不低的技术含量,但今天大部分东西与周瑞无关。

新得到的能力“抽丝剥茧”,在此时发挥了作用,周瑞迅速锁定了哪些是有影响的部分,哪些是完全无关的部件。

不过几分钟时间,从各个角度观察了片刻,又结合刚才“工程学敲击”得到的结论,他就已经有了操作方案。

拉过“工具箱20”,周瑞将食指轻轻按压角落片刻。

指纹识别下,“工具箱20”彻底启动,侧面把手的位置,弹出了一个暗格。

躺着一双“指挥官手套”。

周瑞撸起袖子,将加长版的手套戴在双手,这个特制版可以覆盖到小臂手肘处,并且有电源连接着“工具箱20”。

启动电源,指挥官手套变为了镜面色。

然后一个手势指令,工具箱上方开启,蜿蜒爬出了一条黑色的机械长蛇。

“卧槽!”

“介是嘛?!”

“啥玩意儿!”

几人中,只有洪安然、车乾见识过“智能单元”,但感觉比起上次,有一点不同……

依稀记得上次周瑞在研讨会上,用“智能单元”模拟过火箭外形,来讲解回收技术。

但那次,“智能单元”似乎主要起展示作用。

而这次,有了“指挥官手套”,似乎真的可以应用在工程制造领域了。

张先鹏立刻扫视周围几人,这技术是开明智能未公开的东西,周总选择拿出来帮忙,是出于对航天局的信任。

不过想到局里的人都是严格审核过的,心下稍安,回头叮嘱一句就行。

不叮嘱也行……说出去也没人信啊!

还是开明智能牛逼,别家都是有点啥技术,恨不得提前十年喊出来,然后再慢慢完善,赚足了眼球。

开明智能属于是领先十年、二十年,愣是一声不吭,谁也不知道他们还藏了什么好东西。

周瑞左手接触了一下“黑蛇”,智能单元流水一般,攀附上了手臂,在手肘到手腕的部分,形成了带着黑色纹路的鳞甲。

然后右手又触碰了一下,如法炮制。

这是他新琢磨出来的使用方法。

虽然也能覆盖手部,但以目前“智能单元”的大小,会变成夸张的“龙抓手”,看着帅,实际上却不方便干活。

而现在“臂甲”形式的依附,则刚好可以露出灵活的手指。

左右双手的“智能单元”里,还隐藏着大量功能单元,电力则由指挥官手套供应,而指挥官手套则连着“工具箱20”里的蓄电池。

唯一的弊端是重量问题,双手各有三公斤左右的配重,也就是六瓶矿泉水,换成普通工程师,抬手都费劲,只有他能用。

一个简单的手势指令,一枚特殊的功能单元,从“臂甲”上,丝滑的移动到周瑞掌心。

什么叫顺手?这就叫手顺!

虽然只是一个“螺丝刀单元”,但这种丝滑调用工具的能力,极大的加强了效率。

臂甲内,各类“功能单元”有二十多种。

即便是周瑞这样的手搓大佬,有着“工具箱20”的支持,效率也能提升一大截,省去了反复更换工具,寻找工具的时间。

一切准备就绪,周瑞开始快速改造,“螺丝刀单元”还带自旋能力,小电钻一般的细微声响传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