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7节(2 / 2)

加入书签

战斗机铆接,稳定性要求是按照上千小时,乃至数千小时设计的。

而火箭,从发射到完成工作,也就200-300秒。

200-300秒不出问题,它就齐活了!

唯一不同的是,火箭的铆接件,许多使用的都是含有起爆物的“爆炸螺栓”,以此来达到多级分离的效果,这点需要更加小心……

电视那种,边飞边脱离的效果,就是靠这种设计完成的。

车乾跟着自家老板,也在干着一样的活,嘴上则在和老板讨论自家火箭的事情:

“爆炸螺栓,会极大的降低部件使用寿命,即便我们每次都能回收,也用不了两三次,这得改!”

周瑞则一心二用,眼神专注,嘴上说道:

“主要是火箭分离,要求得瞬时反应,一圈几十个铆接点,前后脱离时差不能超过02秒,否则会影响火箭飞行姿态,以常规技术,这是最稳定的方法。”

说着周瑞也笑了笑:“不过咱们有非常规的方法,铆接件可以改为智能设备卡扣,简单的很……”

车乾感慨道:“有时候我都有种错觉,咱家的‘机械智能’,好像天生是为了航天而生的一样,放眼望去,感觉哪哪都能革新一下。”

“我甚至觉得……未来说不定可以让火箭自己发射自己……就像智能小镇外那台无人公交一样,送货罢了……”

周瑞被这个比喻逗笑了,技术上行得通,法律上也行不通啊。

不过这段时间,他和车乾有着类似的感觉。

甚至……比车乾想得还要深一些。

“机械智能”,他从天之启示里捞下来的黑科技,似乎真的……非常适合航天。

更准确的说,非常适合宇宙探索……

无论是飞行器的构造,还是“殖月计划”这样的无人占领……

亦或是更遥远未来,星际资源摄取……和更漫长的星际航行。

适合到他都觉得,这技术是不是本身就干这个用的。

这算什么?

多走了几年弯路?

由于“垂直总装”对速度的要求,所有工作都进行的极快。

中午的时候,才装到二级子箭。

等到晚上八九点,就已经开始安装“载荷舱”了。

整个“长征三乙”,已经达到了45米,算上“转移平台”,已经达到了17层楼的高度。

这座庞然大物,已经越来越完备。

晚上八点,特殊载具缓缓驶入,带来了长三乙的倒数第二块“积木”。

载荷舱。

周瑞没参与的时候,嫦娥三号项目组,已经在“准备场”,将“嫦娥套娃”,装进了载荷舱内,并充分固定。

在这里,则只进行吊装。

孙泽、张先鹏、洪安然也来到了发射塔内。

洪安然仰着头,试图寻找周瑞的身影,却什么也看不见。

她已经好几天没看见周总的人影了……明明是以“玉兔组”的身份来的西昌。

却一直在“火箭工程组”厮混,好多“玉兔组”的人,都忘记自己还有个“外聘专家”了。

晚上十一点,载荷舱安装完毕。

由于当天工程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十五个小时,全员强制休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