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1节(2 / 2)

加入书签

李文倩不知是真是假,不过还是礼貌邀请对方也签个名。

篝火晚会正式开始,上百人参加,直接将酒店前的沙滩几乎全部占据。

一部分以现场烹饪的方式,一部分在后厨准备好了送上来。

琉球一方还邀请了当地的乐队在不远处全程弹奏,据说灾难来之前在琉球还算小有名气,都是欢快悠闲的曲目。周瑞将自己的两桶海鲜交给了烧烤师傅,终究还是没有自己烤。

众人都喝了一点酒,但基本没有喝醉的。

酒过三巡后,周瑞和鲍贵龙作为代表,依次讲了讲话。

翁长志雄安排了一个极其有趣的民俗表演,“琉球舞狮”。

用脚后跟想,也能知道这是源自华夏文化,实际上几百年来这边一直有舞狮的习惯,沿袭于东省、福省居民的迁徙。

翁长志雄抑扬顿挫的介绍了一番,大谈琉球与华夏同根同源,搞得中国一方也被调动起了兴趣,兴高采烈的鼓掌。

结果舞狮一上来,就把所有人给干沉默了。

这好抽象啊

李文倩本来拍着小手,渐渐的就拍不下去了。

作为一个东省人,这真的很难评

正在吸生蚝的吕旭波一阵咳嗽,差点一整只生蚝吸进嗓子眼里

野狗?河马?马鹿?

原本热烈的掌声,立刻低落了不少,不过很快大家反应过来这样不礼貌,重新鼓掌。

形式上大体还是两人一组,狮头狮尾,在鼓点和奏乐中舞动,不过比起国内的舞狮,琉球舞狮动作上要简单了许多,没有太多节奏感,摇头晃脑为主。

和有个多动症一样。

周瑞摸了摸下巴,有了大概的猜测。

起源肯定是东省、福省移民,但琉球过去生产力跟不上,无论纺织还是染料,都无法达标,估摸着最早传来的也未必是华夏懂行的大师,可能只是村民渔民思念家乡的模仿。

因陋就简,就成了这副模样

翁长志雄一边鼓掌,一边解释道:“琉球自古崇尚狮子,您上次住的王室别院记得么?门口的两尊石狮子就有数百年历史了。”

周瑞大为震惊,那是狮子?

我一年多了都没反应过来!

翁长志雄感叹道:“舞狮源自华夏,后在琉球成为习俗,殖民时期又被日本人模仿了过去,现在冒出来什么‘日本舞狮’还有唐手,也是一样,被日本人夺去了之后,改为了空手道”

一旁的鲍贵龙瞪大了眼睛,他知道空手道出自唐手,但真不知道唐手是琉球的

这样就说得通了

实际上作为中国自古以来的“模范属国”,和同种同源之地,1879年被彻底殖民前,对华夏文化的沿袭是最彻底也最全面的,远比周边其他国家要更“似中国”、“慕中国”。

赛龙舟、舞狮、祭孔、过端午、重阳,用琵琶与古筝奏乐

被殖民后,许多民俗文化都被日本吸纳,之后渐渐改名改姓,成了日本特色。

“还有‘三线’,被学去了之后,世人只知道‘三味线’,却不知道三味线就是‘琉球三线琴’,来自于‘中国三弦’这完全是剽窃民俗文化,可惜我们只是日本人眼里的‘土人’,无人在意。”

鲍贵龙感觉这琉球还真是命运多舛

学了这么多东西,结果全被日本人给偷了

以前还觉得,小日子虽然讨厌,但好歹不像韩国那样偷文化,有自己的一套。

敢情偷的全是琉球啊!

再算上建筑风格、文字

这和韩国唯一的区别恐怕就是偷的更早

鲍贵龙来琉球前,还觉得这边“归心”的是不是有点太快了,觉得是“重建委员会”言过其实了。

现在来看实在是基础太好了。

当然,时机也太好了。

想通了之后,鲍贵龙加大了力度,给面前抽象的舞狮,献上了更热烈的掌声。

军人总是更青睐于开疆扩土,能将原本华夏势力范围的地方,重新纳入实控,这是很令人骄傲的事情。

舞狮表演之后,又来了一段民俗舞蹈,周瑞居然看出来了一点英歌舞和傩文化的痕迹。

当然,和舞狮一样,装束、配色上也比较抽象

因陋就简因陋就简

其实这些东西琉球一直保留着,周瑞上次没看到,实在是那时琉球一片狼藉,有活也整不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