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5节(2 / 2)

加入书签

层往上组装的。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数十上百名专业工程师,花费48小时甚至更久,才能进入“注”的流程,之后才是“发”。

嘉手基地,采用了半埋式发射井而非发射塔,火箭部件从铁路运输而来,从上往下一层层送。

组装好后,上方的半球会打开,火箭抬升上来,正常发射。

发射井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一般用于导弹,主要优势是不受天气干扰、全天候工作、且具有一定防御力,。

缺点在于成本大,地下60米的坑洞,可比地上60米的楼贵多了,更还有许多配套设施要建设。

不过嘉手基地这四个取了个巧,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下掩体空间”。

据负责改造的施工单位所说,美军似乎原本也打算秘密建设发射井,但不知道是“史密斯专员”拿多了,还是基建水平不过关,只完成了前期工作,然后荒废了好几年。

这四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发射井”,其实地下部分是打通的,并且有防地震处理。

最妙的是,发射井内的组装工作,是全智能进行的,无论吊机还是连接件,亦或者注入燃料,乃至最后的发射,人员只起到检查作用。

这使得原本48小时以上的组装时间,直接缩短到了六个小时,而且基本全是燃料注入的时间,人员需求也只剩下20。

这相当于一个井的理论最大发射量,是原本发射塔模式的八倍嘉手火箭基地一共四个智能发射井,未来会有超过文昌、西昌、太原、酒泉四大基地总和的理论发射能力。

目前四个发射井,只有一个彻底完工,但依旧是能拉爆太一天工产能的冗余。

这也是周瑞启动“殖月计划”最大的依仗,没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射能力,在月面建立永久工事如天方夜谭。

除此以外,整个嘉手基地的智能化程度,也是比照万户基地的级别进行建设的,比如眼前的已经等候许久的无人厂车,完全就是万户基地同款。

一行人下来后,第一感觉先是大,至于内部的神奇暂且看不出。

韩子茵和李文倩按着遮阳帽,下了车后感觉简直一望无际。

李文倩感慨道:“这也太大了复大都没这么大。”

周瑞笑了笑:“实际上复大老校区只有1400亩,这里是那边的15倍左右。”

已经超出了普通人对面积的概念了。

韩子茵出言道:“和浦东机场比哪个大。”

“额那还是浦东机场大,大三倍”

他还能说什么呢,浦东机场牛逼!

一行人在门口分配了一下,分流成了主队和副队,主队是包括周瑞等核心人员。

副队则是普通员工,兵分两路去参观。

周瑞走到无人厂车前:

“小嘉同学。”

“你好,最高权限,这是第一次与您见面,很荣幸为您服务。”

周瑞对韩子茵和李文倩说道:“万户基地涉密内容多,之前没机会带你们看,这里目前还未正式启用,我带你们转转。”

韩子茵微微一笑,似有所指:“好呀,我们也很好奇你的工作环境,是什么让你流连忘返,整夜整夜的不回来睡觉。”

周瑞面无异色。

“工作繁忙嘛~”

“杀鸡”儆猴,就要用牛刀

周瑞在嘉手基地验收的同时,琉球南部,全岛唯一运作的民用机场,几架小型飞机也陆续落在了跑道上。

这些都是“联合演殓”邀请的12国观察代表。

几乎涵盖了“东南盟”的大部分成员。

一架飞机上,走下来七八个皮肤黝黑,穿着j装的人,他们是“免电”的观察员,本想以严肃的表情亮相,但“严”是没有了,只剩下“素”,一个个一脸菜色。

刚才这架老旧的飞机,差点掉到海里,中间一度螺旋桨都停转了。

“回去的时候,要不想办法坐船吧。”

“上面怕是不会同意,飞机、飞行员总不能撂在这吧?”

“你问问飞行员,自己愿意再开么?!他脸比我还白!”

远处,看到其他国家那不算豪华,但好歹是个喷气式的飞机,几人难免有些羡慕。

国力的差距显露无疑

回去的时候,求一下别人也行,站票也行!

“各位,欢迎到来,请随我来。”

机场显然有人接待,他们重新整理好心情。

“你好,我请问接下来怎么安排?”

作为观察者,他们无权知道详细演练内容,只有大致时间安排,因此带着许多好奇。

接待的人道:“请先随我移步。”

免方人员坐上车,朝着航站楼而去。

这处机场面积同样极大,过去建设时,似乎就考虑过特殊情况下要民转军。

此时亦已经易主,车子足足开了十分钟才进入航站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