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化宋 第254节(3 / 3)

加入书签

拉伯世界过来的工匠也正在将石料建筑上的无数经验传播到中土。

如今东京城正在吸引这些养料,最明显的应用,就是建筑中柱子明显减少了,西方的拱顶技术正在被使用,支撑梁柱的飞扶壁正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建筑中。

当然,与这些知识一起过来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传教士。

不过,如今大宋本土道教和佛教还是武德充沛,有着上国心态的国民们对夷族传教兴趣真心不高。

赵士程又重新浏览了一遍的各种翻译书籍的目录,然后惊讶地发现有许多人正在试图将中国的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波斯文,不过大宋的各种儒道释经典占据的比例过于大了,他们的目标大多集中在古老传世的典籍里,对最近十几年出现的新学并未有多重视。

这让他忍不住想笑,那些经史典籍中译中的版本都数不清,这些人想译完,可不知要到哪年去了。

放下书籍,他又在待卫的引领下巡视了这外事院的教学状况。

如今这里已经有了十几个班,老师几乎是一人一个种族,其中以藏羌的学生们进度最快,毕竟他们的文化深受中原影响,也知道自己能来此求学,是何等不易。

赵士程看着这些年龄从十六到六十呈正态分布的学生们,目光十分柔和,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希望他们茁壮成长,将来大宋治下,必有他们一席之地。

对面学生们十分感动,纷纷拜谢了皇帝陛下……

离开外事院,赵士程心情不错,又在外事院附近的一条街道上游览起来,这里的街道是新建的,商铺看着还很新,店铺种类极多,除去柴米油盐,甚至有剃胎毛、治鸡眼之类的小堂子,都是服务底层的。

嗯,连卖油的铺子都好小,门面窄的一次只能容一个人进去。

这样的油铺,防火搞好么?

-

东京城中的油坊里,一名俚族少女穿着普通的细麻襦裙、灰色褙子,正在飞快地打着算盘,计算今天的棕油买入支出。

她叫阿勒,本是南边大族的冼家的侍女,族人都在给冼家种甘蔗,后来,她在东京城找到了熬糖方子,族里悄悄开垦了甘蔗地,熬出的红糖没有人舍得吃,都千里送来东京城,让她帮着卖出。

靠着族人的蔗糖赚了些钱,她离开了冼家,如今在东京城里租了一个小作坊,贩卖南边地来的棕油。

棕油在大宋是价格最低廉的油品,但也因着铁锅和炒菜的风靡天下,东京城是天下第一繁华的地方,自然也远胜过杭州的用油大城,很多小店舍不得用肥肉的,便都以棕油做菜,因着有货源,她这小店生意很是不错,她在后院修了个水缸,做了石盖,避免火灾。

赚来的钱一部分用来扩大经营,剩下一部分,她都换成织机,还雇佣了工匠,族里开了一家细麻布织坊——岭南炎热,毛料使用的不多,于他们这些俚人来说,耐用又透气的麻布才是首选。

她打着算盘,思量着让族里挑几个伶俐的人过来帮她,同时,有另外一件事,压在她的心头,让她十分忧愁。

正在这时,有客人走进了这昏暗的小屋,轻声道:“掌柜,这里卖油么?”

“卖得、卖得!”阿勒猛然回过神来,抬头一看,却觉得整个昏暗的小屋,似乎都亮堂起来。

这位公子、这位公子未免太好看了些,那眉目,比观音庙里的童子不知好看了多少倍、

她本能地咽了一口口水,告诫自己这里是东京城,不能把俚人抢亲的习俗弄过来,在这里抢亲是犯法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