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又容 第38节(2 / 3)
宣政殿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才发觉端王的势力竟如此之庞大,御前六部督察院大理寺,到处都有他的人。
齐国公盘坐在避风口,沈朔才咬了一壶热茶回来,给父亲倒了一杯叫他暖暖身子。
内殿中长鸣走出来,众人看着他走到沈朔面前,恭恭敬敬道:“沈大人,王爷请您进去议事。”
众人面色各异,沈朔倒是波澜不惊,放下茶壶,起身随长鸣进去了。
不多会儿,一个士兵过来,拎着一个食盒,里头是热气腾腾的点心和热茶。他把食盒放在齐国公面前,道:“您慢用。”
齐国公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众人看向他的目光十分得意味深长,齐国公略有些不自在,但还是打开食盒,将点心分与众人。
一些个大臣接了,与他道谢,也有一些不屑与他为伍。就比如安国公,冷嘲热讽道:“齐国公真是好算计,一面靠着太子殿下,一面又叫儿子投靠端王。”
齐国公不动如山,“这会儿倒是不称乱臣贼子了?”
内殿中,纪琢借用了皇帝的书案在写圣旨。皇帝中风,已无力处置国事,遂退位与太子。念及太子身弱,封端王为摄政王,统摄朝政。
这样一道旨意,在人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姚尚书是头一个反对的,他道:“如今大好时机,合该一鼓作气立刻登基,迟则生变啊!”
有的大臣却不然,道:“弑君夺位到底与名声有碍,如今徐徐图之正可全了殿下美名。况且,朝中许多老臣最看不惯弑君夺位之事,殿下只封摄政王,或许能平息他们的怒火,慢慢将他们争取过来。”
还有一些人,比如齐大学士,比如沈朔持沉默态度,他们唯端王马首是瞻,只听端王的命令。
纪琢站在案前,明黄色的圣旨上,朱红的笔墨一气呵成。少顷,纪琢扔下笔,命长鸣盖印。
“殿下三思!”一些大臣道。
“诸位,”纪琢终于说话了,他看着殿中众多大臣,道:“我意已决,诸位不必再劝。”
人群沉默下来,谁都没再说话。
他们看着那传承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玉玺在绢布上落下,与桌面相撞,发出闷闷的声响。随着这一声落下,一切尘埃落定了。
纪琢勾起嘴角,道:“接下来,就是本王回报诸位的时候了。”
瞬间,所有人激动起来,先前关于端王登基与否的事情都被压下,眼下,抢到更多的功劳才是正经。
安国公等人看着大臣们从内殿出来,一个个整理衣冠,精神抖擞。
沈又容躲在殿侧,看着纪琢缓步走上宣政殿,一边站这个战战兢兢的太监,捧着圣旨宣读。
圣旨的内容显然惊讶了很多人,一些陛下心腹仍然在叱骂纪琢狼子野心。然而一些大臣听见他没有称帝,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从长计议。
最激动的莫过于安国公,他几乎立刻就承认了圣旨的真实性,下跪的速度叫齐国公见了都叹为观止。如果没有端王,皇位大概要由七皇子继承。而如今,即使明眼人都看得出新帝是个傀儡皇帝,但对于安国公来说,他的女儿是铁板钉钉的皇后,他们家依然是京城第一等的公府!
纪琢对安国公的识时务不做评价,反倒是那些老皇帝的心腹大臣,杀的杀,贬的贬。他让所有人看清楚,即使他不是皇帝,他手中的生杀大权,也与皇帝无异。
众臣跪伏,参拜摄政王。纪琢站在上首,俯瞰众人,权势滔天。
他真的是皇帝的儿子吗?恐怕老皇帝自己都不能确认。然而,纪琢宁愿做一辈子的乱臣贼子,都不愿意与老皇帝有一丝一毫的干系。
一切尘埃落定,纪琢的目光对上沈又容,殿里殿外,只有一个沈又容后知后觉没有下跪。
纪琢对她笑了笑,却犹如背负了万钧重担一般,看的沈又容心酸。她无可抑制地为纪琢感到悲伤,也终于意识到,纪琢那一身素服,分明就是丧服。
宫中的禁军撤下去了,前朝的大臣和因祭祀耽搁在后宫中的命妇内眷也依次出宫。
端王独留了沈朔,齐国公便也没有走。
内殿,身着披风的沈又容走出来,沈英看见她,大惊失色:“你怎么在这儿?”
沈又容道:“昨日淑妃娘娘命我进宫,我一入宫就被陛下的人拿住了。”
沈朔眉头微皱,看向纪琢。纪琢与他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没有说话。
沈英忙走到沈又容身边,问道:“可伤着了没有?”
沈又容摇摇头。
至于陛下为何要抓沈又容,在场几人里,只有沈英不知道。然而沈英多年重臣,便是不知事情原委,也能猜到多少和端王有关。
他心里叹息,这一双儿女竟不知是什么同端王搭上了。
长鸣亲自送几人出宫,宫门口杜鹃等在那里,一见沈又容,杜鹃哭道:“姑娘,你去哪儿了,吓死奴婢了!”
沈又容道:“已经没事了,不要担心了。”
沈英转过身,对长鸣道:“多谢。”
长鸣忙道:“国公爷折煞小的了!”
↑返回顶部↑